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慈善公益

《法华经》七喻

来源:   日期:2015-02-10 00:00:00  

  《法华经》七喻

  《妙法莲华经》在大乘经典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深远的哲理和文学艺术般的语言。所以自传人中国后,几乎所有研究佛学的人,无不对《法华经》另眼看待。《法华经》共有三种译本,最初公元286年西晋的竺法护译出《正法华经》。一百二十年后的406年,后秦的鸠摩罗什重译出《妙法莲华经》。最后是隋朝的阉那芨多再译的《添品妙法莲华经》。三种译本因鸠摩罗什译的语言流畅,文意贴切而为后世广为流传。《法华经》共七卷二十八品。古来的注释家多把它分为前后二部分。以天台大师智颉为例,将前14品称为迹门,将后14品称为本门。迹门的主题是开三显一,即声闻乘、独觉乘、菩萨乘等三乘不过是实现一乘(佛乘)的方便手段,也可以说一乘真实三乘方便。本门的主题是佛身常住。即展现在众生面前的度过人生80年的佛陀,实际上在很远的过去就已经是佛陀了,佛身永远常住。作为人间的佛陀,不外乎是常住佛陀在这个世上显现的化身而已。

  《法华经》中。佛所得法,甚深难解,有所言说,意趣难知。(方便品)。所以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,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。被称为法华七喻,这七个比喻是:比喻品中的《火宅之喻》、信解品中的《长者穷子之喻》、药草喻品中的《药草之喻》、化城喻品中的《化城之喻》、五百弟子授记品中的《衣珠之喻》、安乐行品中的《髻珠之喻》,如来寿量品中的《良医之喻》。这些比喻在经中的出现,不仅体现出《法华经》的文学性,而且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,来说明经中开三显一的思想。

  如比喻品的《火宅之喻》:燃烧的宅院代表了众生居住着的迷悟世界,老人代表了佛陀,孩子们代表了众生。羊车,鹿车、牛车,则分别代表了声闻、独觉、菩萨等三乘。大白牛车代表了佛乘。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素质,施以方便手段,先以三车(三乘)引诱众生走上佛道,最后交给众生究极的优秀的大白牛车(佛乘)。巧妙地说明了三乘和一乘的关系。

  以下分别将经中七个比喻写成白话文,有兴趣者不妨一读,可以从中领略经典的奥妙,同时也欢迎一起来探讨《法华经》中之深意。

  一、比喻品——火宅三车之喻

  佛告舍利弗,在某国城镇附近的一个村落中,有位老人,年迈力衰,但财富很多,有许多田地和宅院以及侍僮和仆人。老人居住的宅院非常大,却只有一扇门可以进出,家中人口众多,一百、二百甚至五百人都居住在里面。因堂屋楼阁失修的原故,墙壁坍塌,柱子的根部也已腐朽,栋梁随时要倾倒,宅院四周也是同样。某天突然起了大火,焚烧了房屋及宅院,老人的孩子们十、二十甚至三十人正在这宅院中。老人看到四处尘起大火,非常惊恐万状,马上想到,自己虽然可以从这燃烧的大门中安全地出去,可孩子们在着火的宅院内高兴地玩耍着,对于大火没有察觉,不惊惶也不恐惧,一旦大火逼近身边时,痛苦的是自己,但心中不厌烦灾难,更无求救逃出的意思。

  舍利弗!这时老人想,我尚有力气,可以衣襟或用小桌案从火宅中出去。但又一想,这个宅院只有一扇门,而且狭小,孩子们年幼,还没有意识到火灾,加上迷恋游戏,一旦房子倒塌,将被大火所烧。我应当向他们说明火灾的恐怖。这所房子已经燃烧,抓住时机迅速出去,不要被大火烧掉。想后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孩子们。你们迅速离开此.地。父亲虽然怜悯孩子们,好言劝诱,可孩子们却沉迷于玩耍,不肯相信亦不肯接受,不惊慌亦不畏惧,并无离开的意思。更不知道什么是火,什么是火烧房屋,有什么损失呢?仍旧四处奔跑,只是看看父亲而已。

  这时老人看着眼前的状况想到:这所房屋已被大火所烧,我和孩子们如不及时出去,一定会被大火烧掉。我现在应当想一个好方法,让孩子们免除灾害。父亲知道孩子们的心中各有所好,各种珍稀奇异的宝物必能使他们感兴趣,因此对他们说,你们喜欢的东西,极为少见而难得,你们如果不取,过后一定后悔,这样多的羊车、鹿车、牛车现在就在门外,可以玩耍,你们从这火宅中快快出去,任你们的喜好,都给你们。这时,孩子们听父亲说有珍稀的东西适合自己的意愿,心尘勇气,互相推搡比赛着向门外奔跑,争着跑出了着火的宅院。此时老人见孩子们安全地出来,都在十字路中席地而坐,再没有什么障碍,于是放下心来,欢喜跳跃。这寸孩子们对父亲说,父亲刚才答应的好玩的东西,羊车、鹿车、牛车等,希望现在就给我们。

 1/5    1 2 3 4 5 下一页 尾页